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要闻导读 >> 内容
 
我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签订部厅市有关战略协议
发布日期:2010-05-18   浏览次数:361  字号:〖
 

  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吹响了常州“争当全国全省创新型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冲锋号。昨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强调,全市上下要以决胜未来的战略眼光,自觉肩负起时代使命,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大胆实践,坚持“创新、发展、提高”不动摇,坚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举全市之力推动园区转型创业、建设一流创新名城。
   
  市委书记范燕青作工作报告。市长王伟成代表市政府与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签订《部、厅、市共建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协议》和《厅、市共建常州科教城协议》。市委副书记邹宏国主持会议。
   
  范燕青在工作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我市自2006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以来建设创新型城市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四年来,全市上下卧薪尝胆、埋头苦干,致力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常州模式”,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扶优扶强创新主体,完善提升创新创业平台,加快集聚创新人才,优化提升创新环境,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不断显现,在去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政府创新能力”排名第一,位列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第三名。创新,已成为广大企业家的自觉追求;创新,在常州蔚然成风;创新,已成为常州鲜明的时代特色。
   
  范燕青强调,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科技园区,是城市竞争的必然、抢抓机遇的必然、产业做强的必然、集聚资源的必然、特色发展的必然。聚焦目标,全市上下要作艰苦拼搏的准备,致力探索“五大机制”:一是探索筛选培育机制,围绕五大产业组建一批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通过共同努力,实现更多科技成果率先在常州产业化,大院大学大所在常州培育出更多成长型企业;二是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充分保护好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企业家各方利益,出台鼓励扶持政策,使创新创业人才真正能感受到、享受到政策的实惠,实现合作共赢的最佳效应;三是探索长效合作机制,根据国家产业导向优选项目,努力把双方短期合作变成长期合作,逐步形成权责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四是探索中介服务机制,重点加强技术开发、技术交易、技术评估与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机构建设,促进技术和知识的有效流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环境;五是探索诚信管理机制,做到依法依政策依规定管理,让人才获得知识资本,让成果体现市场价值,让企业和科研院所拥有相应的投资回报、经济效益,使科技对接的频率更高、效率更高、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率更高。
   
  范燕青强调,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创新型科技园区,是常州各级干部和企业家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当前的严峻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走在全国全省创新型经济发展前列必须做到“五个围绕”。

  一要围绕创新解放思想。要勇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着力培育勇争一流、超越自我的创新气魄。要彻底摒弃思路不宽、眼界不宽、胸襟不宽、手笔不大的实践束缚,着力培育抢抓机遇、高点定位的创新意识。要从根本上破除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着力培育精心策划、整合资源的创新思维。
   
  二要围绕创新振兴园区。以园区大提升,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大突破,推进创新型经济大发展。以“一核八园”格局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核”是指常州科教城;“八园”是指创意、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等八大新兴产业专题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今年全面启动,3年基本建成,2年完善提升,到2015年园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5%,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努力成为面向全球引领未来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要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到2015年形成1-2个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兴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确保46%以上,力争50%,创投风投、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50%以上。要打造创新要素的先导区,不断强化和拓展“一核八园”载体功能,全面增强园区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能力、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辐射周边的带动能力。
   
  三要围绕创新做强载体。建好科教城这一最大的创新平台,使其真正成为极具辐射力、扩张力、爆发力的区域创新之“核”;诞生一批产业领军人物,使科教城成为CEO的摇篮,每年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2000至3000名、领军型创业人才80-100名。建好产业公共技术平台,以五大产业为导向,建设好生物制药、创意产业、光伏产业、新能源车辆、风电产业、半导体照明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到2015年,省级以上孵化器增加到20家,孵化器面积突破500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超过5000家。建好企业研发平台,到2015年,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新增400家,其中省级以上200家。
     
  四要围绕创新壮大主体。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型创新企业和成长型创新企业,3年新增50个、5年新增100个10亿元以上的创新型规模企业;3年新增50个、5年新增100个2亿元以上的创新型成长企业。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到2012年企业研发投入超150亿元,到2015年企业研发投入超200亿元。同时要争取更多国家、省的创新资源为常州所用。
   
  五要围绕创新优化环境。要强化创新考核,树立“不抓创新不促转型是失职”的考核导向,确保2015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完成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各项目标任务。要落实创新政策,发挥国家、省、市政策的最大效用,确保各项创新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弘扬创新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万马奔腾抓创新促转型的浓厚氛围。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在讲话中充分肯定我市科技创新的成绩,希望常州大胆借鉴国际经验,坚持产学研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在高新技术研发上下功夫,坚持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下功夫,走出一条创新发展新路子。
   
  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指出,当前,江苏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常州要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新起点,做到城市要谋创新,产业要谋高端,企业要谋长远,人才要谋事业,园区要谋特色。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广泛吸引国内外创新要素集聚,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第三次转型飞跃,在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会议宣读了科技部同意常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批复和同意常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批复,颁发了常州市第九届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和第四届国际科技合作奖,并为江苏省科技产业园、江苏省创新型乡镇、国家创新型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授牌。
   
  市四套班子领导,市法院、检察院主要负责人,四套班子秘书长、市人大各工委、政协各专委主任,各辖市区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政府分管领导,市各部委办局、各公司、直属单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各省级开发区管委会,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星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负责人等700多人参加会议。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26766294 当日访问量:5499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