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要闻导读 >> 内容
 
戚区警方获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银奖
发布日期:2010-10-25   浏览次数:140  字号:〖
 

   今年7月,戚墅堰公安分局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1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以“精心打造和谐警民关系”为主题的案例荣获第九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政府及非盈利组织银奖,成为全国公安机关唯一获奖单位。去年以来,戚区警方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依法履责、维护稳定、服务民生为核心,牢固树立公共关系理念,强化“处处是窗口、人人是形象、事事是民生”意识,致力搭建警民沟通平台,精心策划交流互动活动,拓展新思路,着眼新定位,推出新举措,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公信力、亲和力。

  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是中国公共关系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品牌赛事。戚区警方将参加该次赛事作为推进戚区公安工作转型升级,提升公共关系品牌形象的载体。从项目背景、项目调研、项目策划、项目执行、项目评估五个方面精心组织文本,广泛收集、策划项目照片,精心设计主题漫画,制作专业PDF文本与案例宣传册。精心选择十项和谐警民关系创新举措,最终,成功通过入围淘汰、候选提名、终审投票三个环节,从161个国内19个行业申报的案例及联合国、英国、美国等海外案例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

  探索公安发展“新、特、实”之路

  2009年该分局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后,认真思考和谋划戚区公安的发展方向,确立了打造“最扎实基础、最创新警队、最安全地区”的目标定位,错位发展、创新发展、平安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参加第九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为载体和突破口,打造戚区警方公共关系品牌,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戚区特色的“强基础、创品牌、上品质”的公安工作之路。

  从“三个方面”找定位。一是在大局中找定位。分局自觉融入、全力服务“小区做强区,小区变靓区,小区建‘特区’,建设东大门”的奋斗目标,牢固确立“平安戚区就是投资环境”、“警民和谐也是招商品牌”的理念,改变单纯就公安业务谈公安业务的传统思维,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融入大局、服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来抓。二是在特点中找定位。戚区的主要特点是小。面积小、圈子小、影响小,针对这一情况,分局以小区特点转化为“特区”优势,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戚区公安工作的特色、亮点经营,不比硬指标,但求软实力,以“小创意”打造“大品牌”。三是在需求中找定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针对群众所需、所求、所急,建立沟通平台、畅通沟通渠道,为群众开启“方便门”,撑起“安全伞”,从小事、实事、难事做起,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从“三个为什么”找思路。面对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爆发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反思“三个为什么”。一是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老百姓越来越富了,为什么社会矛盾更加复杂集中、容易爆发;二是在推进平安创建过程中,公安机关忙忙碌碌干得很苦,老百姓在认为公安民警很辛苦的同时,为什么对公安机关的意见还很大;三是在推进公安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通讯发达了,联系渠道多了,为什么民警反而与老百姓关系疏远了。通过对这三个问题认真反思和专题调研谋划,明确了工作思路,决定从“小事、小案、小节、小纠纷”抓起,用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行动累积群众的信任。

  从“三个环节”解难题。通过队伍状况研判,发现民警普遍存在的“三个薄弱环节”。一是不会做群众工作,不懂群众语言,不识群众表情,不知道怎么跟老百姓交流,与群众“进不了门,搭不上话,交不上心、办不成事”;二是没有公关意识,接处警、执法办案、调解纠纷过程中不懂得群众心理,不重视群众感受,往往辛苦办好事却让老百姓不满意;三是不掌握社情民意,工作重心不是打击就是破案,丢了社区警务这一基础工作,群众在社区看不到社区民警,老百姓在想什么民警不知道,社区发生了什么民警也不知道。针对这一情况,分局决定转变警务理念,改革勤务模式,搭建沟通平台,策划互动活动,通过警民面对面质询、零距离交流,倒逼民警提升综合素质。

  推进公安工作“好、快、强”转型

  该分局将全国奖励作为更大激励,把珍贵奖杯化为惠民“口碑”,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乘势推进公安工作转型升级。

  提升执行力。主要抓“三个重”:一是督导检查重落实。成立专门督察小组,通过现场督查、台账抽查等形式,对和谐警民关系的“规定动作”开展定期督查。二是考评竞赛重实效。把开展警民和谐系列举措、活动列入各派出所绩效考核,出台考核细则。三是社会监督重民意。通过“网上交流平台”、电话、短信测评等形式,就群众对各派出所开展活动、社区民警措施落实及社会安全感、满意度情况进行测评。

  扩大影响力。重点抓“三个好”:一是总结报告好。认真总结参加经验和心得体会,把自我创新的公共关系做法提炼成有理论、有模型、有评估的推进公安工作的系统经验,并及时作出专门报告。二是交流推广好。组织召开汇报会,交流参加公关论坛的收获与心得,鼓舞士气,使公共关系理念入心入脑。三是宣传传播好。召开新闻媒体见面会,通报大会盛况,扩大大赛影响,展示戚区公安队伍形象。

  激发创新力。强势“三个推进”:一是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警务试点建设。全面推广社巡接“三合一”勤务模式、房屋出租户“分色管理”等社区警务运作机制;建立“三实”信息采集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全区电子地图;完善社区民警考核制度。二是推进执法规范化示范点建设。建设分局执法办案中心按照省厅标准落实各项防范、监控设施,实现实时监督管理;开展执法安全隐患大排查,实行执法安全捆绑责任制;狠抓接处警源头执法规范。三是推进“祖明有约”警民恳谈活动。认真总结恳谈经验,出台制度规范,把广场式“祖明有约”警民恳谈活动打造成戚区公安的品牌、名牌,打造成群众工作的平台、公共关系的平台、素质提升的平台和掌握社情民意的平台,培育亮点,拓展外延,实现可持续发展。

  增强战斗力。实现“三个满意”:一是增强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满意。改革各项工作机制,提升打处绩效,通过扎实的工作打造戚区“平安高地”。二是增强责任感,让党委政府满意。自动融入服务“东大门建设”,进一步推进服务东大门建设新八项措施落实,在全区开展“三查三看”活动。三是增强归属感,让广大民警满意。推进“江苏公安精神”大讨论和省厅警营文化试点单位建设,认真分析警察职业特点和要求,结合新时期执法环境、法治理念等内容,通过打造戚区警察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和谐警营建设。

  ■链接: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简称CIPRA)是具有社团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公共关系行业组织,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类咨商地位,成立于1991年4月,总部设在北京,现任会长为中国原驻美国大使李道豫。

  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有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奥斯卡”之称,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93年设立,每两年举办一届,这一赛事现已成为中国公共关系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品牌赛事和专业标准。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26637652 当日访问量:451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