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满月了。
去年7月1日投运的沪宁城际高铁,则正好一周岁。
今年年内,宁杭客运专线也将投运。常州作为三条高铁的“节点”,交通运输市场的格局,不可避免地将再一次“变局”。
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月,空铁之争硝烟四起、暗战不断
在京沪高铁开通的短短一个月里,高铁与民航之间的客流争夺暗战,已经反复了几个回合。
早先,6月30日尚未到,上海、南京等地的机场已经纷纷打出了特价的宣传势头:飞北京最低只要3.5折;常州机场给出的优惠也比较给力。
北京航线是常州机场的“看家航线”之一。前几年,常州机场处于经营低谷时,还保持每天3班北京航班,上座率也始终在70%以上。暑期旺季,有时订晚了都买不到。京沪高铁开通后,7月1日、2日,常州飞北京航班的跌幅一度超过20%,机场一位工作人员说,“严重的时候,流失了差不多40%的客流。”常州机场顺应形势,折扣力度加大后,效果明显:低票价“撬动”了客流,一个星期后,常州机场飞往北京的3个航班,上座率迅速回升到80%以上。
“空铁”相争,铁路除了票价,全天候、高准点率也比民航占优势。不过,京沪高铁从7月10日到31日,大大小小故障不断,其中有三次造成3个小时以上的大面积晚点,在几次故障期间,高票价却没有催生优质服务,旅客颇有怨言。也有人认为,常州机场每天仅三个北京航班,乘客选择余地本身不大,受京沪高铁影响的可能会逐渐减小。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客流分布又开始悄悄发生变化,最明显的例证,是航空公司迅速将上海飞北京的航班机票折扣提高到8折。不能不提的是,最近一次动车温州追尾事故,再次打击了旅客选乘高铁的信心。
京沪高铁300公里的时速,把“空铁交战”的距离从500-1200公里延长到800-1500公里,常州至北京的距离正处其中。航空可以“避开京沪,转移重心”,但铁路的牌似乎更多,京沪高铁跨线运行的动车,可能是铁路“杀向”远距离客运市场的下一张王牌。计划明年开通的沪汉蓉高铁,还将演出“空铁之争”又一出好戏。
去北京的普通列车由4趟减为2趟,旅客选择“慢的权利”的余地,越来越小
在7月1日铁路实行新的运行图之前,常州-北京间,一共有12趟列车,8趟是夕发朝至的动车组列车,4趟是普通列车:T282次、T110次、K162次以及1462次。最快的动车组到北京只要不到9个小时,最慢的1462次要将近20个小时;最便宜的1462次硬座仅需140元,最贵的动车组软卧下铺650元。有慢车有快车,票价有贵有便宜,能够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
7月1日以后,情形发生了变化:进京的列车,动车组有13趟,普通车次只剩下了T110和1462次,常州始发的K162次被取消。在京沪高铁开通的第一周,有媒体曾报道,因为京沪间仅剩下T110次这个特快“独苗”,车票变得非常抢手,硬座车厢里,“跟早高峰的公交车差不多。”在此情况下,上海铁路局不得不宣布,对T110次进行限购。《人民日报》当时还专门刊登评论,应该保证旅客有“慢的权利”。
7月12日,记者曾专门查过京沪间车票预售信息,基本上,包括高铁、普通列车在内,10天以内的进京车票,“已售完”;8月1日,登录中国铁路客服网站查,情形已经发生了变化。11天以内的预售票,T110次,除高级软卧外,余票全都是“0”。1462次虽然余票很多、票价也很便宜,但是,21个小时30分钟的运行时间,不是很多旅客能够接受的,卖得并不好。
相比之下,预售期10天以内的票,京沪高铁的车票宽裕很多,几乎天天有大量余票。除了两个时间段: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的车票余票较少外,其他时间段的票都很充裕,难怪一些旅客称其有“运椅子”的嫌疑。
既有铁路线开始“转变职能”,货物运输能力在加强
早在1992年,客货混运的京沪铁路,繁忙时段的运能缺口已达50%,其中真正的麻烦还是货物运输。平行的干线公路势必超负荷运转。结果还真如此。沪宁高速公路1996年开通,仅仅7年就因不堪重负而不得不进行扩建。
现在,沪宁间三条铁路线平行,沪宁城际、京沪高铁均为“客运专用”,既有线则“转变职能”,开始以货运为主。
铁路常州站货运车间书记金伟民说,沪宁城铁开通前,既有线上的货运,除煤炭、粮食、化肥、油品等国家保证的物资,沿线各站都处于有车皮、无线路的状态。每次到了节假日,货运必须得让行于客运,2008年春运期间,尽管全线停开货列,客票还是“一票难求”。
去年7月1日沪宁城铁开通,到9月中旬,既有线就增加固定货列32对,同时推出小编组、高密度、客车化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到12月28日,常州站始发上海芦潮港装箱班列,且调降运价45%,半年就运送标箱5000只,有效减轻了我市长江港压力。
今年3月28日,上海铁路局对苏锡常镇站的客货运实行分离管理。客运全部归属苏州站,货运19个站场和7个分公司归常州站,并将常州站改称车务段,使得运输效率进一步全面提升。“现在我们货运能力已没有上限,随到随装随走。”金伟民说。
东至上海、西至武汉,数次竞争之后,公路中短途快客身心俱疲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铁正式投运,这已是“公铁之争”的第三个回合。1996年沪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第一轮“公铁之争”拉开帷幕,公路客运大幅扩展“势力范围”、打入了铁路的“领地”,而且形成了“汽车追着火车跑”的大趋势。
2007年4月,铁路第七次“大提速”,大面积开行动车组列车,武汉至常州,原本要10-12个小时的运行时间,一下子缩短到4小时左右,且每天列车发班密集,往武汉方向,沿途的合肥、六安等地客流,也渐渐被铁路吸引。自此,常州汽车站的武汉、合肥线一蹶不振,常州汽车客运站不得已于今年上半年停开直达武汉班次,而是改为节点运输,苏锡常三市客运企业每天合开2趟武汉快客,现在,常州每天只发4班合肥快客,上座率都只有30%左右。情况类似的,还有常州至徐州、青岛等地的班线。
至于沪宁线短途,初期,普通乘客对沪宁高铁“速度升得少、价格涨得多”极为不满,大量客流涌往公路,但由于上海世博期间客流超常,加上铁路部门大量减少D字头动车、调整高铁发车时间和停靠站点,世博会结束后,沪宁铁路的客流量,同比仍增长40%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沪宁高铁逐渐被人们接受,沪宁快客的客流则一落千丈、风光不再。
今年下半年,宁杭高铁一旦投运,宁杭快客是否也将“遭到致命打击,只能退出?”不尽然。连接南京与杭州的宁杭城际高铁,主要穿越溧阳境内,离常州市区距离较远。宁杭城铁的开通,将来,更多的会影响到南京、杭州这两地的客流,常武地区去往杭州的客流,不大会因此而变。
尽管最近高铁接二连三地出故障,以及更为严重的追尾事件, 但,对于很多旅客来说,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特别是每周都会往返于沪宁高铁上的短途常旅客,多半还是会选择动车,只是,乘坐时的心情,早已不一样。近期的高铁故障事件对客流影响会有多大、持续时间会有多长,恐怕,至少要等到过了这个暑期出行旺季,才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