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外宣办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农委在会上介绍江苏省粮食生产情况时说,力争到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据介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江苏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把农业现代化工程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八项重点工程之一,鲜明地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力争到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据会议介绍,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客观规律,江苏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农业现代化要与工业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相适应。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实施,江苏省委、省政府曾召开全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明确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关键举措。
总体要求:把江苏打造成为全国的优质粮油产业强省、高效设施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流通强省、农业科技创新强省
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农村经济体制,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知识培训农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着力发展优质粮油、设施园艺、规模畜牧、特色水产、休闲观光农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把江苏打造成为全国的优质粮油产业强省、高效设施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流通强省、农业科技创新强省,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工作思路:加快农业发展“五个转变”,着力提升农业“五化水平”
从江苏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发展“五个转变”,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投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依靠设施的可控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着力提升农业“五化水平”,围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层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区域和全省农业现代化
到2015年,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显着提升,初步建立农业现代化体系,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粮食亩产430公斤,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15%,高标准农田比重5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78%,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60%,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60%,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250亿元,粮食亩产450公斤,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20%,高标准农田比重6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5%,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80%,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80%,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0元。
关键举措: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五大体系”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突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强化现代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农业现代装备,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基层农技农经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着力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健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