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要闻导读 >> 内容
 
苏州、常州、镇江三市保障房建设亮点解读
发布日期:2011-10-24   浏览次数:149  字号:〖
 

  近期,《中国江苏网》记者走进淮安、宿迁、镇江、徐州、常州、泰州、南通、苏州八市,为大家解读江苏省住房保障建设。本网从系列报道中摘编了苏州、常州、镇江三市保障房建设亮点的解读,以飨读者。

  苏州:白领公寓“优租房”

  27岁的张永超是江苏宿迁人,2010年硕士毕业于河海大学的测绘专业。毕业后即结婚的他与爱人一同来到苏州工作,目前就职于苏州工业园区测绘中心。刚到苏州的时候小两口租住在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里,租金一个月1200元。由于是在一楼,特别潮湿。时间越长越觉得在外租房甚为不便。半年的租房生涯让张永超始终找不到一个家的感觉。后来听公司同事说像他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园区内的优租房,张永超便向公司递交了申请。没想到很快就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并且申请的过程一点也不麻烦。2011年1月1日,张永超及妻子带着他的妹妹一同住进了“菁英公寓”。

  如果没有门口的“优租房小区”字样,恐怕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菁英公寓”是一个均价不菲的高档小区:一幢幢高层林立、街道整洁而干净、保安物业尽职尽责、绿化工程也做得相当到位。张永超的新家在22幢301室,64个平方,2室1厅1厨1卫,布局设计很是合理。洁白的墙壁、一色的家具、黄色的灯光,桌上摆着水果和几本杂志,俨然一个温馨的小家。“房租和在外租房差不多,一个月1000块左右,但是生活质量和心情可大不一样了。”张永超说刚入住时,家具、电器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绝对的拎包入住。“政府真的是为像自己一样刚就业的人考虑得非常周到。”对眼下的生活状态,张永超非常满意:“住在这里感觉像是个家了,甚至于都不再觉得自己是在租房子了。”

  【解读】:

  政策扶持:苏州市城区从2000年开始对城市居民实施住房保障制度,通过长期不懈努力,不断调整政策、完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建设标准、扩大覆盖面,住房保障制度已得到了较好落实。人均住房保障面积已从当初的6平方米以下,逐步提高到现在的18平方米以下;保障对象也从低保家庭逐步扩大到低保边缘家庭、特困职工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和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目前,城区已对市区户籍5年以上,人均住房18平方米以下,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低收入三类家庭,实施梯度式的配租廉租住房、发放租赁补贴、实行公房租金减免、供应完全出售型住房、供应共有产权型住房、发放政府购房补贴、配租公共租赁住房等7种住房保障形式,有效提高了住房保障工作“应保尽保”的质量。

  为切实提高住房保障的政策效应,2005年市政府为解决非拆迁区域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供应政策。2007年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的问题,探索制定了半买半租的共有产权政策。2009年为给住房保障对象在购买的房源上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及时制定了发放政府购房补贴政策。2010年为进一步解决城市低收入无房居民、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认真制定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和城市居民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

  苏州市的住房保障目前已历经了探索起步、规范推进、提升扩面的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由无序发展向政府主导、由建设“集体宿舍”向建设“白领公寓”、由解决外来人员居住向实现“住有所居”的思路转变,推行了政府或政府机构投资、企业自己投资、社会组织投资的三个建设模式。同时还注重强化低廉保障、集约便捷、规范管理三个意识,加大政策扶持、组织推进、服务管理的三个力度。通过探索建立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完善了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使“新苏州人”和“老苏州人”都能享受到住房保障。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内有三个优租房小区:“菁英公寓”、“锦程之星”和“明日之星”。所谓“优租房”的“优”体现在两个方面:居住环境优、居住人群素质优。在园区内新就业的人员基本都入住优租房,入住率达到90%以上。小区的配套服务设施有健身房、体操房、乒乓球馆、篮球和桌球馆,物业公司负责公共区域的保洁,并且提供报修服务甚至上门清洁等各种后勤工作,让房客住得安心。房客的房租一律从其在公司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中扣除,这样既不会给房客带来额外的经济压力和负担,也不会有拖欠房租的事件发生。苏州的“优租房”是缓解新进就业人员在外租房困难问题的一个措施,为他们提供一个为期两年的过渡期。两年后这些人员可能已经有能力自己买房,或者相较刚毕业时也足以支付在外的租金,于是优租房公寓继续为其他新就业的人群提供租房服务。苏州采取“优租房”的形式为外来打工的新就业白领阶层解决住房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响应政府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号召,同时也是结合苏州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为保证社会稳定和优化苏州的投资环境采取的有效措施。

  保障力度:2010年苏州市圆满完成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实现了“应保尽保”、“以房等人”。

  “锦程之星公寓”总建筑面积9.42万平方米,864套,可入住人才2000人左右。该项目于2008年3月26日正式开工,于2010年8月1日建成交付使用,一经交付即处于满租状态,有效地解决了园区科技园等西部区域人才的短期住房困难。该项目为园区优租中心在全国首创的“在线租房”管理模式首个实施小区,“在线预订”、“在线申请”、“在线审核”、“电子合同”、“续租年审”、“服务下延”等一系列“在线租房”服务内容,极大简化优租房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企业和人才的办事程序,为广大企业和人才创造在尽可能多的时间(Anytime)、尽可能多的地点(Anywhere)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方式(Anyhow)的“3A”优租房服务环境。

  “菁英公寓”小区共31幢,一期共交付使用1625套,另有二期934套房子可在2011年年底交付。

  另外,2011年,苏州还将实施的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总计28709套(间)。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7489套(间)、廉租住房500套、经济适用住房2220套、限价商品住房8500套。另外危旧房改造115万平方米。

  常州:六管齐下令“居者有其屋”

  谢斌是常州市的一名公交车司机,工作三班倒,经常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去公交公司取车,非常辛苦。妻子徐全华高度近视,没有工作,儿子谢优选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一家三口就靠谢斌一个月200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过去一家人在外租房子,并且经常换,最短的一次租了还不到一年。常年租房、频繁搬家的经历让谢斌夫妇厌烦了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但是家里的收入水平既不符合廉租房的标准,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听说常州市政府有关于专门针对自己这种“夹心阶层”的公租房政策,谢斌早早地就申请了,并且一直关注。由于人多房少,政府只能采取公开摇号的方式暂时解决部分申请者的需求。摇号当天分为上下午两批,谢斌参加的那批一共480多户家庭参与摇号,结果谢斌摇中了59号。想到当时的场景,谢斌至今还很激动:“就像是中了大奖一样!”

  今年1月6号是谢斌一家入住新居的日子,他们的新房子位于常州市天宁区的华盛家园。这是常州市集中兴建的一个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集中居住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小区一共有4幢楼,共249套房源。每幢楼以“甲、乙、丙、丁”为各单元命名,很有意思。谢斌一家住在1幢丙单元的202室,一个面积57平方米的2室1厅。谢斌介绍说搬进来的时候房子已经被简单装修过了,门套、地砖、卫生间、厨房等各种设施都齐备。谢斌感慨说现在的这个房子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如果没有保障房这一政策,也许一辈子都住不上这样的房子。他的下一个梦想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多赚钱买套属于自己房子。

  【解读】:

  政策扶持:常州市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住房保障五年规划,主要保障类型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2009年全面实施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改革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并且在2009年全面实现了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的“应保尽保”。在此基础上,常州市针对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比例较低,以及一部分“夹心层”家庭、相当数量的新就业人员和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仍然较为困难的情况,将当前住房保障的重点转向提高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比例和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为了迅速、有效筹集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房源,常州市通过“集中新建、分散配建、定向代建、批量收购、零星收购、园区自建”六管齐下的方式,进一步加大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的力度。

  保障力度:截至2010年底,常州市已有1041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了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其中有4941户享受了经济适用住房实物分配政策,有5469户享受了经济适用住房8万元货币补贴政策;有7212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了廉租住房保障,其中,有1444户低保无房家庭享受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有405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入住了公共租赁住房。

  镇江:让环卫工人住进“酒店”

  蔡中兆、王继米夫妇是镇江市润州区的环卫工人。二人祖籍江苏沭阳,来镇江务工已有18年。多年来一家人一直住在公共厕所旁边的公厕管理间,那是两间平房,加起来的面积也就七、八个平方。房间低矮阴暗,个子稍微高点的人都需要弯腰侧身才能进得去房门。一间屋里放着锅碗瓢盆等简单的炊具,另一间则是卧室,一张床一张桌子便将房间塞得满满当当。由于在厕所旁边,冬天阴冷潮湿,夏天臭气熏天、蝇蚊肆虐。王继米告诉记者,夫妻俩的工资一个月只有2000块左右,在外租房压力太大,更不用说买房子了,只能在这凑合着,没想到一凑合就是18年。

  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老城区的拆迁及改造带来了诸多的住房问题,镇江也不例外。在进行城区规划改造的同时,镇江市政府特别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态,像蔡中兆、王继米这样在镇江勤恳工作的环卫工人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外来务工人员便成了第一批被关注的对象。今年一月份,王继米突然接到通知,政府为他们在金山水城环卫公寓安置了一套房子,并送来了钥匙,说是随时可以搬家入住。

  金山水城环卫公寓是镇江市政府专门为解决环卫工人的住房问题而建设的公共租赁房,位于镇江市润州路东侧、百花路北侧,在当地可谓是个“黄金地段”,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该工程于2010年7月18日开工建设,2010年12月30日顺利竣工交付。金山水城环卫公寓建筑面积3746平方米,共有两幢楼,都为九层框架结构。地下设一层为自行车库,1至5层为集体宿舍,每层8间,每层设一个卫生间、盥洗室、淋浴房和厨房。6至9层为双人宿舍,每层8间,设置独立卫生间和厨房。两幢楼共可容纳近千名环卫工人入住。公寓内提供24小时热水、数字电视、电话、网络、消防报警自动喷淋系统等。考虑到环卫工人平日工作辛苦,公寓内还配备了电梯,最大程度上满足环卫工人的生活需要,提高环卫工人的生活品质。

  蔡中兆、王继米夫妇分到的夫妻房在8楼,走廊的右边是卧室和卫生间,左边是每家一户的厨房间,煤气管道、抽油烟机、水槽等也已经安装齐全,几乎可以拎包入住。眼下夫妇两人正在着手搬家的工作,看着自己分到的新房,王继米激动地说:“这不像家,像酒店,好的我都有点不太敢住。”

  【解读】:

  政策扶持:镇江市的保障房工作起步于2003年,起初的保障形式主要是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和租金核减,之后逐步完善保障方式,加强保障管理,通过“五房建设计划”(拆迁安置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提升住房保障覆盖面。

  保障力度:2010年,镇江市建设(筹集)廉租住房239套,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02%;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832户,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38.68%;公共租赁住房已筹集5173套(间),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03.46%;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034套,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01%。2011年,镇江市将在拆迁安置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五个方面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着力解决迫切的住房困难需求。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25953631 当日访问量:5245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