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创新,为“两个率先”保驾护航
——专家解读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八项行动
以八项行动为抓手的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党内民主建设、党建城乡统筹、党的群众工作、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党员理论武装、人才优先发展、机关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等多个方面,为我省“十二五”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制定了总的行动纲领。未来五年,我省党建工作将有哪些新举措?八项行动的指导推动下,我省党建工作将呈现什么样的面貌?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在八大行动中,思想建设排在第一位,并且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与江苏全省上下形成为实现“两个率先”而奋斗的思想共识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细致的做法和制度要求。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王庆五认为,《意见》特别体现了针对性和行动性,相对于以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办法创新特色鲜明。“《意见》把思想理论武装与提升江苏发展进步的‘精、气、神’紧密结合,体现了在理论武装中提炼塑造倡导新时期江苏精神的要求,有极强的针对性。”另外,《意见》强调要健全省、市、县三级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制定考评工作体系,定期推出一批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创建工作联系点和省级示范点,每两年推出一批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先进集体、一批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特别是要全面推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年终述学制度等,都是突出了思想理论武装的引导性和示范性,以及通过制度化、抓领导来抓落实的特色。
八项行动围绕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未来几年的干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于《意见》强调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桑学成认为,这抓住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门确实存在着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的现象,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从政治品质和道德操守等方面不断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就能让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促进风清气正用人环境的形成。”
桑学成指出,今年是我省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开拓精神,但在领导能力、理论素养、思想作风、党性锻炼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要适应新形势、增长新本领、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迫切需要把提升干部素质能力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意见》提出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和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注重在实践中历练干部的举措,充分考虑了当前和未来五年江苏发展的需要。
创新基层组织行动,对农村、社区、企业、高校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如何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分别作出了要求。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教授董连翔认为这是江苏基层党组织更加适应“两个率先”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可以使江苏基层社会真正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在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活跃基层,提供载体,打牢基础。”
董连翔说,继续推动江苏基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因此,要在认真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要把双强型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和谐党群关系、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在推广九大基层党建工作法的同时,还要重视研究解决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职业性质、工作待遇等实际问题,以此保障激励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干事创业,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培养造就一大批建设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优秀干部,使基层各项工作更具领导力,更加切实有效。
八项行动的最后两项分别是“弘扬优良作风行动”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行动”,对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世谊认为,这两部分内容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不断探索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新途径。“这些来自基层的创新举措,都是省委把中央精神与基层实际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成果,其中一些已经得到提炼、总结和推广。实践的创新是最勇敢最可靠的创新。凝聚党员的智慧,汲取基层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党建工作必将在基层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