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要闻导读 >> 内容
 
江苏农民收入增幅“跑得快” 解读“肉”长在哪里
发布日期:2011-11-03   浏览次数:230  字号:〖
 

  “说收入啊,今年比去年至少多挣个五六千吧。”昨天午时,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56岁农民刘业祥在电话里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作为江苏4900多万农民中的普通一员,老刘的切身感受印证了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本报昨日报道,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9427元,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幅高出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5.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则快于城镇居民4个百分点,呈现城乡差别稳步缩小的良好势头。

  一问:“肉”都长在哪

  前三季度,我省农民增收的“肉”到底长在哪里?

  和城镇居民一样,农民收入也分为四大块: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8.8%、18.5%、31.2%和16%。

  “前三季度工资性收入占现金收入比重达到50.1%,不难看出,农民不再靠天吃饭,工资涨不涨,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最大。”省地方统计调查局农村住户处处长茅亚林说,从前三季度情况看,我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对人均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48.6%,拉动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5个百分点,增长虽不是最快,但因为块头最大,因此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动力。

  沭阳龙庙镇烈湾村25岁的张海云,2007年就来到南京某服饰集团打工。她清楚地记得,刚来工作那会儿,月工资也就千把元。这两年收入明显高了,去年每月2000多元,今年扣除保险后还能剩下近3500元,比去年整整高出1000元。她的爱人在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每月四五千元,两人月收入8000元开外——这个数目,在农村老家是很令人羡慕的。

  前三季度我省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加快,对增收提速的贡献也在增强。茅亚林分析,“经营性收入拉动农民现金收入增长6.9个百分点,对增长的贡献率是35.4%,和去年同期相比,贡献率大幅提高了19.8个百分点。”

  “离退休金”、“价格补贴”、“赡养收入”等构成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前三季度,我省农民转移性收入在四大块收入中增长最快,拉动现金收入增长2.4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增幅相比,我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9.8个和9.2个百分点。

  二问:“逆转”之力源自何方

  事实上,作为一个城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省,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很快的情况下,能够遏制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并延续了2010年开始的逆转,诚非易事。

  从数据的改变,足以看出这种超越之艰难——从1997年至2009年,江苏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均低于城镇居民。前8年,两者的增速之差时而拉大,时而缩小;后5年,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差距逐年缩小,直到2010年终于发生逆转。

  农民工资性收入何以实现较快增长?茅亚林认为,这和用工紧张推动社会平均工资水涨船高有关。“苏北有一个县的统计局局长,以前县里让他每年招商2个亿,今年要他招工200人。”今年以来,我省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均提高了80元至150元不等,制造、建筑、运输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今年工资普遍上涨了200至500元。

  而经营性收入的提高,与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密不可分。从去年开始,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补贴农业的力度明显加大。今年上半年,我省用于“三农”补贴、奖励项目的省级支付就达102亿元,土地流转、拆迁补偿标准也进一步提高。句容刘业祥家种了8亩有机水稻,他告诉记者:“现在国家有好几种补贴,一亩地算下来120多元,我8亩地就是千把块了。”

  农民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同样离不开惠农政策提供的“源头活水”。今年江苏苏北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以上,较上年标准提高35%以上,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已实现农村低保执行标准与城镇并轨。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延续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不是偶然性的现象,而是必然性的结果。”省委农工办副主任诸纪录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民收入“跑得快”,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多种措施的耦合作用、多种政策的促进作用,最重要的是中央、省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结果。

  三问:高增长势头能否持续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势头将持续向好,这是诸纪录的观点。他判断的依据是: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只有加大,不会减弱;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城乡二元语境正在发生本质的、令人鼓舞的深刻“质”变。

  农业生产、农民就业、农村结构等大势正在起到“硬支撑”作用——农业生产由单家独户转向合作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并从以往露天生产、依靠大自然,转向可控农业;农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成为增收主渠道,这是不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稳定的收入;再比如,我省2/3农村劳动力已转向非农产业,1/10农民正在创业等等。

  茅亚林也持同样乐观态度:“如果秋季农作物收成不错,主要农产品价格继续保持稳定,农民工资全部按时兑现,2011年我省农民全年纯收入将跨越万元,名义增幅超过去年。”

  不过,也有受访专家提醒,“农民增收也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需要加强引导调控。”省社科院章寿荣研究员指出,对纯农户来讲,设施投入成本过高、农资价格攀升、农产品市场波动均会给增效增收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例如,去年大蒜市场价格经过恶炒,今年种植户效益不高,而生猪市场交易价格目前已从高位逐步回落。如何建立有效的农业生产保护机制,降低农民经营风险,让农户从高效农业发展中增权益、增效益、增利益,是促进农民增收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农民收入增幅超过了城镇,但无可否认,对于正迈向“第二个率先”的江苏来说,缩小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仍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26736040 当日访问量:773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