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近期印发的《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使之成为引领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其中在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上,明确了苏南地区突出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
据介绍,此次出台的《规划》,每个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均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领域相衔接,同时又体现了江苏“高端性、战略性、需求性、标志性”特征,对江苏经济社会全局具有较强带动性。《规划》指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要保持在3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对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增加就业等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提高。同时,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企业授权专利量占全省企业的比重达40%以上。
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徐立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规划》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同区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了方向路径,对标志性高端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布局,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和集约集聚发展的原则。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在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上,苏南地区突出高端化发展,注重原始创新,成为全球知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区;苏中地区突出国际化发展,注重开放式创新,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增长点;苏北地区突出引进合作发展,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区域标志性高端产业布局:包括重点培育南京的软件和智能电网、苏州的纳米技术及材料应用、无锡的物联网和云计算、常州的智能制造装备和南通的海洋装备工程。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领域,形成以泰州为重点,南京、无锡、苏州和连云港等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形成以无锡为重点,徐州、常州、南京、苏州、扬州等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在平板显示领域,形成以苏州、南京、昆山等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以盐城、扬州等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在节能环保领域,形成以盐城、宜兴等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在高性能材料和碳纤维领域,形成以镇江、连云港、淮安、宿迁等为重点的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