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民中微博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最快,2011年底已达到1893万人。手机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达到2624万人。昨天,由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省互联网行业管理服务中心、省互联网协会共同完成的2011年度《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在镇江发布,涉及诸多热点话题。实习生 陶韬 记者 薛蓓
几组数据
微博用户数量去年翻了一番
江苏网民3685万,平均每天上网2.6小时
截至2011年底,江苏省网民数为3685万人,较2010年底增长11.5%;互联网普及率为46.8%,较2010年底增长4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达到2624万人,比2010年底增长20.8%,占总体网民的71.2%。如按省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底江苏省常住人口7800多万人,记者粗略估算一下,每3个人中就有1人使用手机上网,近一半的人是网民。
江苏网民上网平均时长为每周18.5个小时,这相当于每天2.6个小时。上网地点仍以家庭为主,达89.2%;在网吧上网的比例大幅度降低,从2010年的21.7%下降至9.1%。
手机上网QQ用得最多,网民中微博普及率超五成
2011年,江苏网民各类手机应用发展迅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手机即时通信、手机微博和手机收发邮件用户数分别为2524.2万人、1492.4万人和1017.1万人。手机即时通信(即使用手机QQ、MSN等)使用率高出全国26.2个百分点,成为最常见的手机上网应用之一。
2011年,包括微博在内的新型互联网应用也迅速扩散。微博用户规模迅速增长,达1893万人,增长率118.6%,比上年翻了一番,在全省网民中普及率达51.3%。粗略算下来,每四个江苏人,就有一个有微博。
3成多网民访问过政府网站
报告显示,2011年江苏省有1256.6万人(占全省网民数34.1%)访问过政府网站,比2010年增长2.1%,越来越多的江苏网民通过政府网站查询政务信息、反映问题或提交办事申请。39.6%的网民认为网络问政“有意义,不能影响政府决策”,但38.9%的网民认为“各级领导还不够重视,部分地方‘网络问政’形同虚设”,需要进一步提升网民对网络问政的信心。
两个对比
城镇网民数量是农村网民的3倍
网民结构:男网民比女网民多5%,城乡网民比约为3:1
江苏省网民的性别比例中,男性网民占52.6%,女性网民占到47.4%;网民中初中学历及硕士以上学历人群所占比例增长迅速,达到21.7%和2.1%,分别增长4.5%和1.2%。全省城镇网民规模为2767万人,农村网民规模为918万人,网民城乡分布比例为75.1:24.9。
网络应用:网络视频普及率微增,玩网络游戏的降了
2011年,虽然江苏网民中各种娱乐应用整体用户规模有所增加,但除网络视频应用的普及率略有微增,其他诸如网络游戏、网络文化、网络音乐等在整体网民中的普及率均有所下降。“这恰好说明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相关人士解释。
江苏网民的互联网应用
应用 用户规模(万)使用率
网络购物 1631 44.2%
网上支付 1317 35.7%
网上银行 1325 35.9%
旅游预订 350 9.5%
一个现象
有近四成的中国网民只用手机上网
根据报告,台式电脑仍然是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比例达79.1%,但使用笔记本和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明显上升,分别达到54.6%和71.2%,手机网民数2624万人,即七成网民用手机上过网。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业内人士解释,“智能手机普及,手机上网方便了,只要你用手机上过网的,即使上过一次也统计入手机网民”。手机网民日益庞大的趋势近两年就已显现,2010年江苏手机网民数就达到2171万人。
记者注意到,近日另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约38%的中国网民只用手机上网。“江苏手机网民中也有相当部分只用手机上网,图方便”,业内人士表示,比如进城务工人员。那以后手机上网会取代电脑上网吗?分析人士认为还要看手机技术发展,目前电脑PC上网依然有一定需求。
-相关
近53%江苏青少年有自己的微博
昨天,省文明办、省通信管理局等同时发布了《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2011年,全省青少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互联网普及率达95.5%,较全省互联网普及率46.8%高出48.7个百分点,青少年群体接触互联网正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51.2%的青少年在10岁之前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
江苏青少年网民使用最多的功能是查找资料,比例78.1%;网络游戏使用率63.8%,频率主要是每周1-2次;网络购物的使用率达到36.2%,主要购买服装、鞋包类和书籍、文具类,频率每月2次以内的比例为81.1%,在网络购物方面的开支主要在月总开支的10%以下。52.8%的江苏青少年拥有微博,其中36%的青少年会使用微博。
有3.5%的青少年每周上网总时长在30小时以上,每天上网的青少年比例达6.2%,2.9%的青少年手机上网时长超过30小时,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6.8%,因上网而逃课的行为仍然存在。大部分家长对孩子使用互联网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互联网利大于弊的比例为41.6%,比认为弊大于利的高出10.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