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肿瘤医院初诊为淋巴瘤的患者:2010年为42例,2011年有26例,而今年1-8月份已有24例
9月15日是第9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今年的主题为“重建生命,华彩人生”。
对于淋巴瘤,大家可能是从2009年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的去世才熟悉起来。据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全世界每9分钟就有1名淋巴瘤新发病例,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20到40岁是高危人群。
在我国,它已跻身恶性肿瘤第9名,每年以5%的速度上升,新发病例约5万人。
在常州,据我市肿瘤医院不完全统计,每年初诊为淋巴瘤的患者有40至50例,占全年住院人数的1%,多见于青壮年,发病人数以男性居多,大约为女性的2-3倍。与全球和全国的明显增长趋势相比,近两年该院的新发病例有减缓,也有波动。2010年为42例,2011年有26例,而今年1-8月份已有24例。放疗科副主任卢绪菁分析,最主要的因素是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增强,定期检查和早期诊断减少发病率。
淋巴瘤是一组病并非一种病,多见于颈部,但全身均有发病可能
卢绪菁告诉记者,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在我国90%以上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系统是身体的重要防御系统,它可以帮助身体抵抗病菌,像病毒、细菌等,让我们避免疾病的侵害,因此被称为人体的“军队”。
卢绪菁说,淋巴瘤是一组病并非一种病,有体液的地方就有淋巴组织,也就是说,淋巴瘤可以出现在全身各处,多见于颈部淋巴结。
无意摸到肿块,误以为是淋巴结结核
发病部位:颈部
小敏(化名)22岁,就读于一家名牌大学,平时身体好好的,某天她完成研究性学习后,无意间将手搭至肩颈部竟然摸到有肿块,小敏以为是这几天疲劳造成的也没当回事。但过了几天,她发现肿块还没有消除,于是就到医院就诊。
刚开始医生诊断为淋巴结结核,用药治疗后发现症状并没有减轻,她就去其他医院治疗了,可是病情依然不见好转,反而出现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情况,于是来到肿瘤医院求诊。
“我们给她做了淋巴结切除活检,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卢绪菁说。经过了6个疗程的放疗化疗后,该病人痊愈,目前已结婚生子。
25年全身瘙痒,皮肤病?原来是淋巴瘤
发病部位:全身皮肤
张小姐是个川妹子,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今年40岁。找到卢绪菁的时候,面部上肢以及四肢关节处都是红斑,而且毛细血管扩张,特别痒。据张小姐说,还没结婚前就一直全身皮肤瘙痒,自己以为是皮肤病就没有引起重视,后来情况严重起来才到医院检查,25年来跑遍了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医院,最终被确诊为皮肤淋巴瘤,几经治疗仍没有明显好转。
到肿瘤医院后,卢绪菁和几位专家商量后决定用全身电子线照射试一试,经过照射,张小姐的瘙痒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左下腿的溃烂也已经愈合。
采访前一天,卢绪菁还做了电话回访,得知张小姐那些坏死的皮肤都已经脱落,目前身体状况良好,过段时间还会到医院复诊。
头晕头昏,视力下降,半百老人反应迟钝
发病部位:颅脑
王伯伯今年50岁了,前段时间一直喊着头痛还伴有眩晕的症状,家里人认为可能是大热天,血管扩张,高血压的老毛病犯了,也就没怎么在意,只是让老人按时吃药,少吃油腻的东西。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发现自己的视线模糊,总是看不清东西,于是就到附近的肿瘤医院看看,门诊医生怀疑有肿瘤的可能性,随后做病理活检,确诊在颅脑内长了淋巴瘤。医院采用放疗手段,控制住了病人的病情,但是由于发病部位在颅脑,因此老人的肢体有些障碍,反应迟钝一些。
鼻塞?11岁女孩竟患淋巴瘤
发病部位:鼻腔
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卢绪菁印象最深的是丁丁(化名),据他回忆是今年年后到医院来看病的最小患者。
小女孩很腼腆,来医院前的一个多月,她突然感觉鼻子不舒服,有点鼻塞,父母认为孩子可能是感冒了,就吃了点感冒药。虽然鼻塞的症状一直没缓解,但是懂事的小姑娘一直不作声,直到忍受不住了才和父母说明情况,在其他医院做了CT后发现鼻腔内有肿块,医生建议他们去肿瘤医院瞧瞧。
“她父亲拿来的检查报告显示‘鼻咽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验检查提示预后极差。”当时看到这个情况,卢绪菁说他们这帮医生都有些吃惊,这么小就得了这种病。考虑到家庭困难,当时先做了一个骨髓穿刺的检查,如果情况良好就开始治疗,然而“骨髓受侵”的检查结果让医生们叹了口气,这意味着需要像治疗白血病那样来治疗这小姑娘的病了。
从目前的化疗效果来看,小姑娘的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
#p#
染发、饮食两大问题搞搞清楚,不要病急乱投医
问题一:染发多“中奖”高?
曾经有位白领女性被确诊为淋巴瘤,在求诊的过程中告诉卢医生,由于公司竞争激烈,常常需要加班,不知不觉开始出现白头发,为了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些,能在小年轻里站得住脚,所以就到理发店去染染头发。“卢医生,我看过有关报道说女性如果一年染发的次数超过12次,那么她患淋巴瘤的概率比从来不染发的女性高,你说我这个病是不是就是这个原因?另外,有人说深颜色的染发剂更容易导致女性患上癌症,有没有道理?”
卢绪菁认为这种精确到次数的说法并不科学,目前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数据来证实这种说法,只能说染发剂中的化学成份中含有致癌物质,长期接触染发剂有可能导致淋巴瘤发病的风险增高。另外,不少家庭在装修时可能会使用非环保的装潢材料,这也有可能诱发淋巴瘤。
问题二:淋巴瘤偏爱酸性体质,要多吃碱性食物?
除了染发的问题还有些患者来咨询过饮食问题。有个患者曾经拿着一张列满了食物的单子来咨询,说是网上流传的宜吃和忌口的食物,让卢绪菁看看可不可以照单吃饭。卢医生表示也听过其他患者问过类似问题,有说“淋巴瘤偏爱酸性体质,所以只可以吃碱性食物”;还有在患者中流传着“食物酸碱性”的说法:水果、蔬菜、谷物是碱性食物,而肉类等荤菜都是酸性食物,酸性食物诱发肿瘤;甚至在患者中还有着“只吃碱性食物可以抑制淋巴瘤的发生,甚至防止复发”的传闻。
卢绪菁解释,这样的“酸碱食物说”并没有科学性。“肿瘤患者里还有‘吃素治癌’的说法,这些其实都不正确。”由于淋巴瘤的诱发因素复杂,所以很难凭单一手段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合理膳食,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及积极治疗和淋巴瘤发生可能相关的其他慢性疾病如特殊类型的病毒、细菌感染,对于预防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卢绪菁说。
病因难确,不痛不痒的淋巴结肿大要特别当心
1、病因不明,装修、染发、辐射等均可导致淋巴瘤
卢绪菁说,目前,淋巴瘤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免疫力低下、工作压力大、空气污染、电磁辐射、频繁染发等等都可能是引起淋巴瘤的原因。他表示,现代人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都比较大,一定要学会舒缓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熬夜、不运动、不规律饮食等等都是健康大敌。
2、颈部、腋窝或大腿根淋巴核肿胀但不痛要警惕
由于恶性淋巴瘤表现比较隐秘,不易被察觉,因此诊断方面极易误诊。
淋巴瘤早期症状与感冒非常类似,一些早期信号特别值得重视。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颈部、腋窝或大腿根出现淋巴结无痛肿胀;莫名低热、夜间过量出汗、体重下降、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等。每年去医院体检的时候,大家可以请医生摸摸颈部、腋窝、大腿根的淋巴结就十分管用。卢绪菁强调淋巴瘤诊断可靠的方法是活检,简单易行且痛苦较轻。对于高度怀疑的病变部位进行全部或部分切除的淋巴结病理化验是十分必要的。
3、不是所有的淋巴肿大都是淋巴瘤,早治疗治愈率高
卢绪菁介绍,并不是所有的淋巴结肿大都是癌,其中不少是炎症或良性病变等正常反应,不必过分紧张。而且这种病不可怕,早期治愈率有80%,被列为可治愈性肿瘤,即使到了晚期,4-5年的生存几率在50%左右。另外,卢医生还指出,有些患者怕吃苦头,要求减轻化疗程度,或者是自己找偏方治疗都是不可取的,反而会耽误疾病治疗,错过最佳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