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要闻导读 >> 内容
 
详解:常州3所高中今年首次自主招生200名
发布日期:2014-04-15   来源:中国常州网综合  浏览次数:347  字号:〖
 
  14日,记者从市教育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常中、市一中、北郊高中今年在城区尝试自主招生,全市试点自主招生名额共200名,其中,省常中“交大班”80名,一中“创新拔尖人才实验班”80名,北郊高中的“东大实验班”40名。
 
  记者了解到,此次自主招生由初中校按照3所高中校的有关要求组织报名,可采用“初中校长实名推荐”、“初中学校推荐”、“学生个人自荐”3种方式。
 
  报名时间为4月15日至4月25日,每位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限选一所学校。初中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经3所高中审核并参加面试,优异者可直接获得预录取资格。初中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的学生,通过材料审核后获得笔试资格,笔试时间是5月2日;招生学校根据笔试成绩,按1:1左右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学生名单,面试时间是5月3日。如有面试不合格的学生,招生学校将在未直接进入面试的学生中按笔试成绩由高到低依次递补。学校根据面试成绩,确定预录取学生名单,并在常州教育网站、招生学校网站、考生所在初中进行公示,录取工作在5月7日前结束。5月8日起,通过3所高中自主招生的学生将参加有关高中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接受初高中衔接教育。
 
  此外,今年市区热点高中统招计划分配到初中校的人数与去年保持不变,不受本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影响。通过学校自主招生的学生须参加全市中考,以取得初中教育毕业资格。
#p#副标题#e#
 
  据了解,省常中早在2009年就与上海交大共同创建了“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依托高校强大的教育资源,设计特色课程,培养出一批批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市一中积极探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先后成立“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常州市第一中学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基地”、“常州市第一中学与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走出了探索中学-大学无缝对接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关键一步。
 
  北郊高中为学生发展搭建创新实验平台,建立了江苏省环境教育课程基地;作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借助高校的专家教师、实验设备和科研优势,组建“东大实验班”,设置“5+1+1”( 5门公共必修课、1门自选专业基础课和1门东大拓展课程)课程体系,组织实验班学生每学年到东南大学学习1-2周,接受东大教授授课指导,完成东大规定课程学习。
 
  市教育局强调,此次自主招生试点旨在探索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新途径,为以后扩大自主招生范围,以及更多高中校开展自主招生做好准备。本次自主招生试点必须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严明纪律,严格程序,规范操作。3所高中校将对报考条件、录取学生等信息进行公示,各校招生章程的制定及招生组织工作由招生学校负责并向社会公布,自主招生工作解释权属招生学校。市教育纪检部门全程参与监督,确保试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市教育局监督电话:85681366。
 
  【新闻链接一】此次3所高中试点自主招生的对象,均是符合2014年常州市区(不含金坛、溧阳、武进)中考报名资格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3所高中对报考学生都要求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优良,学习成绩优秀,招生条件也各有侧重:省常中在《招生简章》中提出在市级及以上行政部门各类表彰中获得荣誉称号或在学科竞赛、创新科技大赛等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学生,可适当放宽学业成绩要求。市一中提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酌情放宽条件:1、在初中阶段获得省、市级美德少年或获得市级及以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等综合荣誉;2、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在市级及以上作文竞赛、英语演讲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北郊高中则青睐社会活动表现突出,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3所试点学校笔试内容分别为:省常中包括“数学、语言与表达(语文、英语)、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市一中包括“阅读与表达(语文、英语) 、数学与逻辑、理化探究(物理、化学)”;北郊高中包括“语言与文学(语文、英语)、数学、理化综合”。笔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综合潜能,理性思维能力等。
 
  【新闻链接二】据悉,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并非我市首创,上海、杭州、深圳、青岛等省市前几年已陆续开展尝试,参加自主招生的高中学校和计划名额也在不断扩大。邻近的无锡市也在2011年中考中招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在热点高中尝试自主招生,该市参加实施自主招生的学校共有6所,每校的自主招生名额占招生总计划的8%左右,全市6所热门高中最终拿出了300个名额。2012年自主招生的名额由2011年的每校50人增加到每校60人,2013年则将比例提升到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15%。
#p#副标题#e#
 
  省中、一中、北郊3位高中校长谈———
 
  自主招的学生怎么编班培养?
 
  本次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招生自主权归3所高中,市教育局全程监管。3校具体如何招生,如何培养?记者昨天分别采访了省常中校长张耀奇、市一中校长完利梅和北郊高中校长严玉林。
 
  省中:进入“交大班”
 
  张耀奇告诉记者,省常中早在2009年就与上海交大共同创建了“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依托高校强大的教育资源,设计特色课程,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本次自主招生学生到校后,将进入“交大班”。省常中目前已形成了自主招生学生的课程模块设计,沿用该校多年探索形成的特色培养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受到学术滋润和培养,更早地接受高校辐射和引领,更好地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为自主招生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中:独立编班
 
  完利梅告诉记者,一中人才培养定位是学术型为主、技能型为辅的复合型人才。看重的不仅是学业优秀,更看重学生的创新潜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本次自主招生的学生,将独立编班——创新拔尖人才实验班。在校3年,将为这些学生定制课程菜单,促进他们的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她透露,笔试环节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表达、思维和科学等方面的学科素养,重点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面试环节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的品质(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系统性),特别是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心理素质、社会的责任感等。
 
  北郊:单独编入“东大实验班”
 
  严玉林告诉记者,北郊中学将为40名自主招生的学生单独编班,进入“东大实验班”,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精英气质。东大实验班除了教授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外,还为学生设计了独特的具有个性的课程,即“5+1+1”:“5”为必选课程,具体是文学国粹、英语交际、演讲技能、利用江苏省环境教育课程基地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人生发展和规划;两个“1”是选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东大拓展课程。北郊高中将努力为学生发展搭建创新实验平台,充分利用东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平台,借助高校的专家教师、实验设备和科研优势,3年中让每一位学生选定一项研究课题,由东大老师指导,争取公开发表。
#p#副标题#e#
 
  两位初中校长谈高中自主招生“一要”“一不要”
 
  要在阳光下运作不要引发新一轮掐尖大战
 
  翠竹中学校长岳亚军昨天表示——
 
  今年推出的省中、一中和北郊3所高中自主招生新举措,意义不只是简单地体现在行政的简政放权、学校招生的自主权上,更体现在让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得到多样化发展的教育本质上。
 
  做好自主招生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的社会心理文化,经常是当自己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开始怀疑一切,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优势是否能满足目标的需求,这样的负文化往往阻滞改革新政的有效运行。要想让这一新政能有效实施,首先是培育,要逐步培育人人依法依规办事的社会心理文化;其次是规范,要让这一新政在阳光下运作,确保政策的公正,过程的公开,操作的公平;第三是宽容,因为是试水,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要热情鼓励这些学校进行大胆尝试,为深化教育改革积累经验。
 
  市24中副校长殷涛则表示——
 
  随着我市试点高中自主招生政策的落地,可预期效应是:
 
  升级高中办学的“特色”。高中校一旦获得了自主招生的权力,同时就启动了升级系统:首先定位需要怎样的学生——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然后,靠什么吸引学生——我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招来学生后怎样发展学生——课程如何设置?这些,都倒逼高中校更主动、系统地思考办学行为,更专注于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成长支持。另外,招生标准多样化,做大了生源的蛋糕,而不必死守分数线划定的一亩三分地,从而,实现差别化、立体式竞争。各校找到自己的卓越领域,办学特色得以升级完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共生局面指日可期。
 
  改良义务教育的生态。“高中自招”的出台,可能实现釜底抽薪:上位学校录取的尺子多了,学生选择就多了,学校生产线式的“揪分数”不再万能,而必须思考如何尊重规律、促进全面素质提升,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绿色可持续的校园生态。同时,上位学校的“订单式”培养成为可能,为学生架设成才的立交桥。
 
  试点“高中自招”,追求“开窗放入大江来”的教育大境界,依赖于考核评价的完善。一方面是高考改革,为更多学生提供多样和高位的出口;另一方面,也拷问各“高中自招”政策:是否公平、公正?能否体现能力素质导向?多样性如何?否则,恐陷入新一轮生源掐尖大战。
#p#副标题#e#
 
  家长调查
 
  自主招生都是“牛蛙”的事
 
  大多数家长不打算让孩子参与
 
  3所高中“试水”自主招生,这一消息在晚报教育初中生家长群里一公布,不管是不是毕业班的家长,都忍不住说上两句,不过大部分家长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都是‘牛蛙(娃)’的事,普通娃不参与。”大多数家长都表态,不打算让孩子参与竞争,因为感觉希望太渺茫。
 
  “自在-7”觉得,这样的自主招生可能会对偏科的娃有好处,“理科特别好的尖子生估计能招进去”。
 
  不过也有家长表示质疑。“萱妈-八年级”认为,自主招生没多大意义,“牛娃”直接参加中考也进得了,为什么还要自主招生?她还觉得,偏科的孩子也不一定会被录取。“你们没看啊?要考语数外和理化,要有哪门考得不好,高中会收伐?最好还要有特长啊什么的,譬如机器人。还有学校推荐的会有不全面发展的吗?肯定要最尖的哇!要不就是丢自己学校的脸了!”
 
  一直关心中招政策的“开源-8年级”,一看到此政策就表示:“对民办初中的好学生有利啊。”“开源-8年级”的孩子在我市一所公办初中读书,成绩不错,明年想冲省中,“感觉中考卷子的难度低,公办初中的学生容易发挥出水平,自主招生难度肯定很大。”
 
  感到吃亏的还有两位家长,一个孩子在武进读书,成绩优异,还拿到了美德少年、“金钥匙”科技竞赛特等奖,可偏偏自主招生不覆盖武进地区;另一名家长吐槽,自己孩子政治历史是强项,参加这样的考试,优势都发挥不出来了。
 
  未来方向
 
  “试水”成功,明年自招名额会扩大
 
  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民:不是专注200人,而是为了每一个
 
  探索选材模式的转变是常州教育部门多年来的愿望,这次“试水”,就是想给学生一个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多样化办学模式的发展,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民说:“不是为了200个,而是为了每一个。”从今天这3所学校谈到的转变人才培养方案,已经给了我们探索培养模式的积极思考:每所学校都不一样,每所学校都多样化。
 
  如果这次“试水”成功,明年现有学校的名额进一步扩大,将有更多的学校跟进来,将有更多人才选拔方式、多样化路径会涌现出来。今后还要扩展到中等职业学校,要把热门专业也纳入自主招生范围。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25978877 当日访问量:897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