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
需要一场结构性变革
———我市教育系统暑期领导干部培训班主报告之一
在为期3天的我市教育系统暑期领导干部培训班上,作为主要报告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作《学校教育需要进行一场结构性变革》报告,从课程、教学、评价和活动四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向和措施。
课程的结构性变革——
需要从统一到选择
学校需要对课程的类型、程度和特色进行选择。
课程设计和组合时,为不同思维特性的学生提供不同组合的课程选择,如理科类、文科类、艺术类、社会实践类等;同一思维类型的人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不是相同的,课程可以分成不同层次,供学生选择;除了主修课程的分层分类,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特长、爱好和特殊需要的学习,需要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教学的结构性变革——
需要从被动到主动
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便是课程改革的失败。
只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建构者,才是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此外,需要激发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自我展示欲望。沟通能激发思维更深刻、更清晰,还可以获得社会性沟通与合作的品质自我展示,能使了解的知识变为运用知识,并且能够增强表达能力和自信。
评价的结构性变革——
需要从单一到多元
每位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要脱口而出某个孩子排在第一、二、三位的品质是什么。
学生看重的是自己的优点、特点,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特色、特长,学校看重的是每个学生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东西。要使每个不同的学生变得更加不同,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人。此外,对学生更多提倡进行发展性评价:不是看一个人比别人怎么样,而是看自己比自己怎么样。
活动的结构性变革——
需要从学科的延伸到社会性协作
学生组建社团、参与社团活动是丰富社会性、增强社会责任能力最重要的途径。特别是自己组织社团,需要提出办社团的章程、制订活动规划、获得别人的赞同、评价活动结果等。而获得这种能力和意识的过程,除了亲身实践,别无他法。如果能做到每个学生至少自己组建一个社团,功莫大焉。
据了解,我市近年来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众多改革和试点工作,如天宁区两集团三校的全课程探究,二实小、局小教育集团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田家炳高中、北郊初中的翻转课堂对教学进行改革;局小教育集团取消期中考试、期末进行综合性过程性评价,实小教育集团引入第三方学校发展性评价机制,对学生和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创建了41个社团,全校905名学生每周参加社团活动,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项目。 尤佳袁振国
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教育部师范司、社科司副司长,中国教科院院长等职。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著有《教育改革论》等许多著作,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起草者之一,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教育专题调研报告参与者,曾在2011年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会上作题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