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6日,人社部召开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视频报告会。会上,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维达大奖获得者、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获得者宋彪作了事迹报告,本刊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2017年10月14-19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代表中国出战工业机械装调项目,夺得金牌,并在1260多名参赛选手中以779分的最高分,摘得本届世界技能大赛唯一的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大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参赛选手,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青年工匠的风采,为国家赢得了崇高的荣誉。获奖回来后,很多人问我,你取得这样的荣誉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感悟?今天,我就把我的成长和夺冠经历与大家作一分享。
选择技校——缘起兴趣爱好
我小时候在安徽蚌埠生活学习。上初中时,学习成绩并不突出,2014年中考时成绩也不算理想,刚刚达到上普通高中的分数线。记得我拿到成绩单后,父亲跟我聊了很多很多。从他的经历和想法中,我了解到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知道了父母对我的期望,对我的爱。他们希望我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能对社会作出自己贡献的人,最起码以后要能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父亲与我的谈话,让我一夜无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心中渐渐地明确了目标。
从小我动手能力较强,父母买给我的玩具我总会把它拆掉,再想办法复原,我也十分享受这个过程的快乐和喜悦。我还特别佩服那些技术工人利用手中的工具,变出一个个“漂亮”的零件,组成一台台“灵活”的机器。我向父母提出了不上高中上技校的想法,父母尊重了我的选择。经多方了解,我选择了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五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当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好工具”。这样选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父母在常州工作多年,父亲一直从事机械加工方面的工作,我从小耳濡目染,渐渐地也有了兴趣;二是学校在全国技工院校中很有名。没进校前只听说学校好,后来真的成为了学校一名学生,才切身体会到。不管是学校的设施设备、师资队伍还是学习氛围、课余活动,都让我觉得那一年暑假,我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其实社会上包括我们的长辈,对于技校或者技校生的评价,总是或多或少带着些颜色的,他们总是习惯与本科生做比较,其实我认为不该这么比较的。本科生走的是学历道路,我们走的是技能道路,他们毕业后做适合他们的工作,我们毕业后在我们的岗位上效力,这并没有什么冲突。
精湛技能——源自勤学苦练
开学的第一个学期,我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自己选择的路要努力走好。我一有空余时间就去请教专业老师,经常和老师“泡”在一起。二年级的时候,我作为低年级“编外”人员试着参加了学院“技能节”校集训队的选拔比赛,取得了第二名,顺利进入校集训队。之后又在江苏选拔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江苏参加全国选拔赛,以第三名的成绩进入了国家集训队。
2016年11月起,我与另5名国家集训队成员在该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参加集训和选拔。全国第三的成绩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与优秀选手之间存在的差距,要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不能停止奋斗的脚步。为此,专家、教练与我一起仔细找问题,总结分析我的不足,并指导我开展强化训练。为了提高焊接操作时的专注度,我冒着40度的高温,在车间一练就是一天,汗水湿透了厚厚的防护服。有一次,因为疏忽防护没做到位,脖子被电弧灼伤,教练心疼地让我休息几天,我没有听他的话,仍带伤坚持训练了一个月。装配调试是我们这个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为了提高装配调试操作的精准度和熟练度,我经常反复加练直至深夜,到后来,在选择装配调试垫片时,我已不需要用量具测量其厚度,光凭手摸就能准确地做出正确选择。当遇到困难或技能提升瓶颈的时候,我总是能够及时得到专家和教练的帮助。他们不光在我训练的时候给予专业技能上的悉心指导和耐心陪伴,倾囊教授技术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给我讲许振超、高凤林等大国工匠和邓建军、张忠、乔森等身边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故事,激发我的训练热情,让我在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中渐渐体会和养成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这样,在大半年时间里经过6进3、3进2、2进1淘汰选拔,我始终以第一名的成绩,最终成为代表国家出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的参赛选手。
在最后的备战冲刺阶段,专家组对我提出更加严格的集训目标:高于世赛技术标准、高于世赛检测标准、高于世赛竞赛规则、高于世赛体能强度,具备绝对的技术、知识和体能储备,争夺世界技能大赛奖牌。围绕更高的目标与期待,我和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备战阶段,开展了针对性训练、障碍性训练、国际交流训练、心理及体能训练等,同时对世赛理念、标准、规则等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这段时间,我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不到3个月的备战冲刺,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力求每件产品的精准、完美。
冲金夺冠——来自厚积薄发
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比赛共分为5个模块,包括机械加工、焊接加工、齿轮箱拆检、电气预防性维护、装配与调试。赛程为4天,累计比赛时间20个小时。这是一项复合程度很高的比赛项目,要求选手具备扎实的多工种知识和技能基础,并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和应变能力。
纵然我在国内的集训中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阿布扎比的比赛过程中还是遇到了意外和困难。我前三天的比赛是焊接、机加工、齿轮箱拆检和电气预防性维护,进展比较顺利。第四天,就在我即将开始“脚踏动力水净化系统”装配与调试的时候,首席专家通过翻译告诉我,因为大赛组委会在比赛组织中出现一些失误,前一天对我的计时少计了半个小时,所以,今天的比赛我将比其他选手晚半个小时开始!当我待在选手休息室里看到其他国家的选手已经开始操作的时候,紧张和焦虑一阵阵袭来。心想这样被压缩时间,很有可能完不成任务,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这时,出发前中国代表团动员誓师大会的情景再次浮现在眼前,国家的嘱托、教练的叮咛在耳边响起,我意识到必须平静下来,克服眼前的不利和困难,坚持到底,才能不辜负祖国的期望。我迅速对原计划作出一些调整,以肌肉放松运动保持竞技状态。就这样,当重新回到赛场,我按照调整后的计划,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操作节奏,发挥了平时训练的最好水平,第一个完成了规定的竞赛模块,夺得金牌,并赢得阿尔伯特大奖。
在闭幕式上,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亲自为我颁发阿尔伯特大奖。说实话,比赛前我并不知道阿尔伯特大奖是什么,甚至当我被通知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都没有反应过来。原本就想着放松一点好好表现,领导和教练也一再嘱咐我正常发挥水平就行。没想到我取得了全场最高分,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回国后,我在中南海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受到国家人社部的表彰,今年初又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大工匠”称号,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关怀。成绩和荣誉已经成为过去,作为学院四年级学生,我将继续完成我的学业。目前我加入了学院2015级中德国际班,正在强化德语学习,争取随班到德国留学一年,毕业时能通过德国工商业联合会(IHK)职业资格认证。我从成长和参赛经历中深深体会到,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我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坚定走技能成才之路,用自己的努力阐释新时代工匠精神,践行技能梦想!也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凭借精湛的技能让人生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