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评论 >> 内容
 
擘画乡村干部“富春山居图”
发布日期:2019-04-16   来源:搜狐  浏览次数:  字号:〖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实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还需要党员干部发挥“火车头”作用,借助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节点全力以赴、主动谋划,以真情助力乡村建设,用实干打造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干部要存扎根的情意。“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党员干部建设乡村要扎实地做好基础工作,要像树根一样,埋头发展、汲取养分、涵养能力。要有乡村是熔炉的扎根意识。干部要借助乡村锤炼自己,甘为群众奉献自己,不做“近乡情更怯”的“怯懦者”,也不做“三分钟热度”的“过路客”,更不做“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两面人”,努力把自己的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的奋进之路上。要有乡村是家园的扎根意识。江苏省时代先锋、“85后”村支书王景光扎根异乡,从人生地不熟到用真心把老乡们走成亲戚;《榜样3》中的村支书李元敏把乡亲们当做家人,不存私心赢得民心。只有把乡村当做自己的家园,才能发挥主人翁的意识去建设;只有把村民当做自己的家人,才会不遗余力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情意是相处来的,党员干部要“沉下心”“融进村”,熟悉乡村环境,增进群众感情,干好乡村振兴的大事业。
  干部要有文化的情怀。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更是村民的精神家园。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党员干部要发挥好引领和导向作用,让村民“记住乡愁”自身先要“记住乡愁”,让文化填充空心化的乡村首要有文化情怀的规划。要有情怀就要树立文化自信。党员干部要学习传统经典和党的最新理论,滋养自身心灵,提升自身素养,让勤于学习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风尚在乡村蔚然成风,做好文化自信在乡村的传播者。要有情怀更要心系乡村群众。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与陕北群众结下了浓厚的情意,涵养了深厚的人民情怀。总书记始终强调“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党员干部建设乡村要事事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为了便利群众思考规划每一处角落,要遵循文化建设规律激发村民的道德情感,要谋划长远、久久为功,让乡村充满文化情味,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干部要显实干的真情。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肩负乡村振兴的使命,党员干部的足迹不能“缺泥少土”。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的孔繁森,为了摸清情况,探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90后女干部王秋婷,用柔弱的身躯走访每一户群众,用真心真情为村里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党员干部要用实干创业绩,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中诠释“干”字精神,改变乡村面貌,造福乡村百姓,抒写无悔人生;党员干部要用实干去“痕迹”,自身先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开“空头支票”,村民期盼什么就干什么,乡村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真真切切、扎扎实实地建设美丽乡村;党员干部要用实干抓细节,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乡村出现的各种问题,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做到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在细微处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更细致地答好建设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对农村和农民、对他心中的“老乡”怀着朴素且深厚的情感。广大党员干部也要心怀朴素且深厚的情感,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作者:刘毅,作者单位:溧阳市委党校)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