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溧阳市从“双挂双促”到“三个挂钩”,以一以贯之的决心打赢脱贫攻坚;从“五纵五横”到“全域党建”,以一以贯之的韧劲夯实组织基础;从“四大开发”到“生态创新”,以一以贯之的坚守擦亮生态底色,努力交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一幅“作战图”,吹响攻坚号角
在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溧阳市始终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腔热血趟新路,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转化为溧阳大地上的生动实践。靠前指挥创出“溧阳经验”。积极引导广大党组织、党员担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急先锋”,在城乡融合中打造特色品牌,如在重大项目一线探索成立攻坚党支部、大力推行“项目党建”、党建引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调研时的充分肯定。精准作战讲好“溧阳故事”。市委连续9年、持续实施经济薄弱村挂钩帮扶行动。去年,启动“领导挂钩、企业联村、干部帮户”活动,定向帮扶全市37个经济薄弱村,选派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71个优质“造血”项目落地生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0万元,6000余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强基固本形成“溧阳特色”。全面贯彻落实常州“龙城先锋”和“3211”品牌工程,打造“1+5+X”立体化党建规范制度体系,常态化组织党建“政治体检”,开展“特色支部”评选,构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闭环,把党的组织力凝聚成脱贫攻坚的厚实力量。
一支先锋队,扛起千钧重担
溧阳市始终坚持选育管用并重,打造一支善谋全局、能打硬仗、勇于担当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把村书记这一“主心骨”塑起来。立足能力提升,每年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主题培训,实现村书记轮训全覆盖;立足严管厚爱,每3年评选“为民务实清廉十佳村书记”“耕耘奉献奖”等一批先进典型,近3年共评定5A村书记101人次,调整不适岗村书记65名。把村干部这一 “主力军”炼出来。探索建立村干部专职化管理体系,通过拓宽“源头”和提升待遇,破解村干部“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三难问题。坚持分级培养、分层比选、分类管理,选派优秀年轻村干部到信访、拆迁等部门跟班学习、提升素养。连续4年成为 “定制村官”培育工程试点市,累计招录40名,全省数量最多,有力提升了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水平。把党员这一“主动力”亮出来。推行党员服务代理机制,成立村级党员服务代理站,梳理出10大类74项便民服务事项,让党员代替群众跑。创建“红管家”党建工作品牌,挑选年轻党员担任村党组织的“红管家”,进一步提升基层支部战斗力。
一条“网红路”,串出金山银山
溧阳市始终依托网红“溧阳1号公路”,以全域党建带动全域振兴。组织驱动盘活“沉睡资源”。把支部建在产业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如南渡镇5个村打造了党建联盟“蔬心果园”,抱团异地发展现代农业,既解决了单打独斗启动资金不足问题,又避开了空间区位的劣势,真正让农民富在产业链。党员联动打造“创业走廊”。“党员动起来,项目连成线”。建设曹山、北山两大党员创业示范走廊,通过各领域党员带头引领,形成了以绿色茶厂、健康食品、休闲农庄为核心的生态农旅产业集群,带动周边村民致富,仅茶厂采摘一项每年就为当地村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三是技术带动传承“支书精神”。建立“老支书服务站”,邀请150名老支书和乡土人才,专业指导农民5800余人次,帮扶513户农户户均增收2.2万元。同时设立10个红色电商服务中心,利用“溧阳智慧城市”“淘宝兴农扶贫”等平台展示时令产品,做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一张“安全网”,守护万家灯火
溧阳市始终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为契机,织密党建“红网”,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网格化激活党建“全盘棋”。突出“组织建在网格上”,在全市554个农村网格中同步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党组织书记与网格长同步匹配,发动基层党员担任网格员,统筹好网格内党的建设、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确保组织架构和治理网格全面融合。“楼长制”兜起区域“大小事”。全市3087名党员干部“楼长”和9000多名“十户长”沉到基层一线,深入推进综合治理,推行“微信+电话+入户”三步工作法,为基层治理提供新模式,为疫情防控注入新动能。三是“百议堂”锻造治理“硬实力”。在全市175个行政村成立百姓议事堂,采用身边人理身边事的方式,闻民声、解民忧、议村务、促新风,累计调解纠纷8700多起,成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基层民主法治的“阳光房”,该项目获评为2018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
一年之计在于春,抓住了“春”,一年就有了准头和盼头。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溧阳撤县设市30周年。溧阳市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接续奋斗,让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最前线、乡村振兴最前沿的党旗愈加鲜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