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常州市各级组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通过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实现“组织提质”“三支队伍”“党群服务”“先锋阵地”和“党建元素”的全面引领,取得显著成绩,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美丽乡村“5区24点”的党建工作示范项目全面落地。
一是开展村企联建,通过“组织提质”推动产业“兴”。落实“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抓党建促联建,制定出台《村企联建党建责任清单》,切实强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和联建共建形式,紧跟产业形态、发展业态,做到联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按照村、企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全程作用”模式,探索建立功能型党组织,破解党员跨支部参加活动的难题。组建村企“红色联盟”,吸引130个村党组织和560个企业党组织参与活动,实施抱团联合发展、异地错位发展,把优势产业向弱村延伸,在资金、技术、销路、劳动力等方面共用共享,形成富民强村的集群效应。
二是打造骨干力量,通过“三支队伍”带动发展“强”。坚持“头雁”引领,持续开展村书记“5A”制晋档升级,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形成贯穿“选、育、管、用、督”五大环节、覆盖“进、出、上、下”四大节点的全链条模式。开设“村书记工作讲坛”,通过“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做给书记看”,着力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全市村书记中致富带头人占比近30%,普遍拥有1—2门实用技术、1个以上的致富项目。突出“归雁”带动,大力推动“人才回乡、青年回村、能手回归”,发挥人才带动效应。按照农业技术、能工巧匠、文化传承等不同类别,培育选拔一批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发挥“群雁”示范,开展党员创业“扬帆行动”,坚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通过“党员+基地+农户”模式,持续打造党员创业示范项目60个、示范基地26个。
三是坚持“一网联动”,通过“党群服务”架起联心“桥”。进一步统筹服务资源,整合服务功能,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积极推行网格化党建,打造党建“红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内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村级各类组织主体作用,全面实现“一网联动”。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构建起了农村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结合开展“党员义工365”活动,对机关干部联系服务基层作出制度性安排,就近确定市县两级机关挂钩联系点,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为所联系村制定产业发展方案,提供项目技术扶持,帮助发展特色产业。
四是突出开放融合,通过“先锋阵地”保障治理“活”。坚持市县联动、部门共管,高标准推进党建阵地建设,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搭建平台,为农村党员群众助力乡村振兴提供载体。纵向上,扎实推进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横向上,加强源头设计,积极整合资源,先后集中建设区域性、行业性、功能性党建阵地200余个。全面规范建设标准,对外以“龙城先锋”统一各类型党群服务阵地名称和标识,对内围绕政策宣传、党组织重大活动、便民服务办事流程等内容,形成各具特色又相对一致的服务管理模式和展示形式。
五是注重典型示范,通过“党建元素”引领乡风“淳”。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全面点亮红色元素,引导村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补齐基层“精神短板”。在党内重大活动中推行农村党员佩戴共产党员标志,在农民集中居住区统一标识 “共产党员户”,在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村办企业等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制作党建类微故事、微党课、微动漫、公益广告、党员先进典型事迹片,让党建品牌、党建元素融入到各环节各领域。编印《常州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汇编》,集中展示5大类54个村党组织引领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