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组工动态 >> 内容
 
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关于在防汛抗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7-18   浏览次数:  字号:〖
 
各辖市、区委组织部,常州经开区组织部,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党委(党组),市各直属单位党委: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台风多发期,长江和太湖等流域存在洪涝及台风灾害风险。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持续深入开展“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突击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大局意识,坚守防汛抗灾“红色堤坝”。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当前防汛抗灾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严执行、快落实,找风险、堵漏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把防汛抗灾作为开展“感悟新思想 五学五在先”活动成效的重要检验,坚持“以学促干”、落实“重实践”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周密细致做好防汛抗灾各项准备工作。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沉到一线,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到情况最紧急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切实做好应急值班、预警防范、巡查排险、组织抗灾等工作,确保防汛有力、抢险有效、抗灾有序。
  二、强化组织引领,筑牢防汛抗灾“红色堡垒”。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各辖市(区)委和镇(街道)党(工)委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措施抓在实处,坚持系统观念,把超前监测、充分准备、重点防范和应急救援等各个环节统筹起来,盯紧看牢水库塘坝、城市易涝点、地质灾害点、农业生产管理等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全面考虑各种困难,全力做好防汛抗灾各项工作。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优势,健全落实平急转换机制,加强对危旧房屋、水利工程、在建工地、大小河流及桥梁等关键点位的风险排摸。在应急状态下,由村(社区)“两委”统筹调配本区域各类资源和力量,组织开展应急工作。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通过乡村广播、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栏、微信、短信等载体,加强防汛抗灾科普宣传,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切实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做好防汛抗灾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强化先锋作用,打造防汛抗灾“红色队伍”。全市广大党员要充分发扬“我是党员我带头,困难面前我先上”精神,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亮明身份、作出表率,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战胜困难。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扬临危不惧、勇于奉献的精神,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设置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等方式,组织村(社区)党员带领群众合力抗灾,积极动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就近就便参与防汛抗灾,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四、强化统筹联动,凝聚防汛抗灾“红色合力”。各级防汛指挥、应急管理、水利和公安、民政、交通运输、卫生防疫、能源电力、通信等相关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周密部署、扎实准备,做到闻“汛”而动、听令而行。要将防汛抗灾责任落实到全过程、各层级、到岗到人,严密监测防范、快速应急处突,力争最大程度减少损失。要做实党组织联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汛情来临时统一指挥、科学调配、协调有序、保障有力,构建“防抗救”全链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五、强化支撑力量,构建防汛抗灾“红色保障”。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把防汛抗灾工作作为培养考察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和“大考场”,落实好中央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要求和省、市委政策措施,在防汛抗灾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在防汛抗灾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注重在一线发现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对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及时发展入党。要执行好党内关爱制度,加强对防汛抗灾一线党员干部的关心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要结合实际从本级管理党费中及时划拨资金给基层,投入防汛抗灾,做到专款专用。要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营造不惧艰险、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浓厚氛围。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防汛抗灾中发挥作用情况,请及时报市委组织部。
  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2023年7月17日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