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千万工程”,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深入总结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继续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意见》(苏发〔2023〕12号,以下简称“12号文件”),结合江苏实际,就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作出进一步部署安排。
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为人民群众所认可的成效,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千万工程”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含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蕴含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党建引领党政主导、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由表及里塑形铸魂的科学方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是继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日前,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在浙江召开,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走深走实。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后,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第一时间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部署安排,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情况汇报,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浙江现场学习考察、多次召开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动重点工作,以及苏北、苏中、苏南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等,高位持续推动、压茬推进落实。我们必须要更加深刻感悟“千万工程”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切实把这一宝贵财富学习好运用好,在“千万工程”经验指引下,更加扎实有力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
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现实图景
江苏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物产丰饶、宜居宜业,自古就是令人向往的鱼米之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鱼米之乡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内涵,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现实图景,12号文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生动阐述。
一是明确“四个结合”工作要求。要求强化系统观念、坚持久久为功,突出巩固提升和常态长效,把村庄整治和改善百姓生活结合起来、把环境提升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把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结合起来、把乡村塑形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这既是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加快我省乡村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是展现“四个之美”现实图景。提出推动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整体提升,展现平畴沃野、山清水秀的风貌之美,鱼米之乡、产业兴旺的富庶之美,城乡融合、服务均等的时代之美,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的人文之美。这是立足江苏资源禀赋和乡村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既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内涵相契合,又充分体现了江苏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特色。
三是提出“五大区域”发展定位。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域、分类型、有重点地加以推进,环太湖地区山清水秀、人文厚重,要彰显江南农耕文化底蕴,努力建设乡土中国、诗意江南的乡村典范;宁镇扬丘陵山区环境优美、大江大河,农业科教资源丰富,要努力把乡村建设成都市休闲、农业科技富集区;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生态良好,要充分彰显灵动秀美的水乡风韵;沿海地区区位独特、资源丰富,要努力彰显滨海风貌和田园风光;黄淮平原辽阔平整、林田河湖交错,要充分展现平原大地景观,努力把乡村建设成为林茂粮丰的美好家园。
四是细化“三个阶段”目标任务。对标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和浙江“千万工程”演进的“三个阶段”,按照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定3年、谋8年、展望13年”的思路,提出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建成100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把3000个以上行政村、200个以上乡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203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有条件地区梯次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三、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切实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目的在于推广运用。12号文件紧密结合江苏省情农情实际,要求自觉把“千万工程”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创新举措,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重点围绕风貌之美、富庶之美、时代之美、人文之美“四个之美”作出部署安排。
一是整治提升农村环境,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集中连片整体提升村庄风貌,进一步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推动特色田园乡村从点的建设向区域辐射延伸,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二是持续壮大乡村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建设蓬勃发展、繁荣兴旺的活力乡村。
三是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乡镇和村居功能提升,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的现代乡村。
四是切实加强乡村治理,全面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文明风尚,完善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稳定和谐、文明有序的善治乡村。
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确保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取得实效,12号文件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两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资源集聚。特别强调资源要素整合,明确省级财政整合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提升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对各地进行差异化奖补,并对行政村运维管护费用给予补助。同时,对用地保障等也提出具体要求。
二是突出市场作用。要求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乡村建设和经营,探索信贷、保险、担保、基金、企业合作等有效方式,盘活乡村资源资产,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重点领域,增强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是突出久久为功。强调先易后难、层层递进,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求制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南,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年度任务清单,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做一村成一村、做一片成一片。
四是突出责任落实。明确开展考核表彰,要求完善乡村振兴推进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推进体系,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