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评论 >> 内容
 
党委书记言论: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实景图”
发布日期:2025-02-28   来源:交汇点新闻  浏览次数:80  字号:〖
 
  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关键政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聚力夯基础、强产业、聚人才,以实际行动把乡村振兴“实景图”绘进基层、绘成现实。
  突出组织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组建镇级强村富民工作专班、村级增收攻坚重点小组,将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全面压实领导责任、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每年动态开展村党组织评星定级,注重发挥标杆型、领先型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二星及以下党支部列入软弱涣散党组织开展整顿,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贯彻党的主张、完成党的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抓队伍、强支撑,系统谋划新一轮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充分用好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成果,加强人选把关、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全链条强化基层“雁阵”,大力提升村社带头人强村富民能力。
  突出产业优势,激活乡村振兴共富引擎。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要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全面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聚焦培“土”生金。用好用活当地“土”资源,深入挖掘三星村遗址、自醒中学等蕴含的价值理念,借助更丰富的表达、更智慧的载体,积极培育彰显本地“土”味的考古研学、非遗旅游、文创IP等新业态,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聚焦助“特”成品。利用“一乡一特”等政策优势,发展培育金坛无节水芹、黄金村软米等“国家地理标志”特色产品,巧用“党建+直播”、“支部+电商”等新模式强化品牌宣传,建立“线上交易、线下运输”销售产业链,构建品牌化产业振兴新路径。聚焦扩“产”延链。加强产学研、上下游紧密合作,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采用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共赢方式,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加快中天黄金大农场建设,实现村集体、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共同富裕。
  突出人才支撑,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无论是培育特色农业,还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坚持不拘一格引才,依托“兴苗计划”、“戎兴金沙”工程,定向招录返乡大学生、优秀网格员、退役军人进村工作,推动更多乡土人才扎根乡村、服务振兴。注重把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土秀才”挖出来、用起来,充分发挥乡村人才潜能优势,建立本土人才数据库,不断壮大乡土人才“蓄水池”。坚持精准施策育才。围绕各类种养殖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等扎实做好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探索“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教学模式,传授农业技术、解决农业难题,让更多“新农人”加速成长、脱颖而出。坚持真心实意爱才。加大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力度,聚焦农业人才所需,提供要素保障、发展奖励、贷款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完善集体收入增长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绩效报酬挂钩、外来人员参与分红、技术人员入股收益等机制保障,推动广大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各展其能、大显身手。
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党委书记 徐飞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26039465 当日访问量:709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