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省常州市聚焦建设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目标,编制出台“十四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健全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体系,力争5年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高技能人才5万人,全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
健全政策机制体系,把技能人才发展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导骨干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打通技能人才与业绩挂钩的成长通道,鼓励企业加快形成开放型技能人才培训制度机制,为技能人才不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健全人才引育体系,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资助政策,全市每年组织10万名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企业职工通过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取得技能等级证书的,给予相应的培训补贴,每年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2000人次,组织100名骨干企业高级技师赴德国研修。
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持续完善评价标准,定期向社会公布开展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和认定职业(工种)目录,加快培育技工院校、上市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技能等级认定单位至400家以上。根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需要,进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补充。
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建立“行业企业—辖市区—市”三级技能竞赛体系,以全国技能竞赛、省技能状元大赛为引领,构建人才成长长效机制,每年组织市级竞赛20场以上,组织8000名以上人员参赛,全面提升职业技能竞赛规模和质量。
健全公共实训载体体系,依托技工院校、行业协会及大型企业、职业培训机构,重点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和其他新兴产业公共实训基地,在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型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到2025年全市建成各级各类公共实训基地100家以上。
健全技工教育发展体系,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积极构建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有效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在校生规模保持在3万人以上,高级工以上在校生达40%以上,技工院校学制教育与社会培训人数达到1∶1,高技能人才培养人数占社会培训总人数的30%以上。
健全人才待遇体系,加强政治吸纳,每年将3—5名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市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名单;提高经济待遇,专项发布技能人才人力资源市场价位,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达到95%以上;提高社会待遇,技能人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并申领居住证的均可申请落户,创办企业可申请最高30万元担保贷款。
健全人才荣誉体系,定期选拔表彰市首席专家、有突出贡献人才,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大工匠等项目评选活动,每年组织选拔市技能(乡土)大师工作室领办人8—9人、企业首席技师15人。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综合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优秀技能人才事迹,推动“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
|